当代中式家具美学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中国家具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已有公认的崇高地位,无论是在形势气韵之中,还是材料结构的严谨适度,一件件生活中的实用器具,被中国人做到形意兼备、内外讲究的程度,成为中国文化史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过去的两百多年间,家具的门类一直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其
中国家具之所以自古以来能相对独立稳定地发展,形成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体系,从设计哲学上讲,主要是受“天人合一”这一传统哲学观的影响。“天人合一”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生相长、互相感应等思想,是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妙无穷,在红木家具这一中国传统造物经典上体现得尤为深刻和全面。

“韵”韵就是依托于形材艺之上的味道。对于红木家具来说,所谓“神韵”,是和艺、型、材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形而上的境界,也是古典红木家具追求的最高境界。 材质低劣、拼凑,难以打造出神韵;造型蹩脚、臃赘,难以形成神韵;工艺粗糙、含糊,则会毁掉神韵。
真正的神韵,在于意会,在于感悟。要识别家具有没有神韵,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尊重自已的内心感受:第一眼——它美不美?它是一种形而上的境界,也是红木家具追求的最高境界!

红木是大自然珍贵的馈赠,坚硬而美丽,很难加工。中国人顺其木性,根据其颜色、纹理、材性来设计与制作家具,运用榫卯结构连接,使木与木紧密接合,避免了外力和外物的破坏,达到了美与力的和谐统一。

闲淡无事,坐卧随心。
古人曾这样描绘自己的生活:余尝净一室,置一几,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如此生活场景,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真正风雅羡人的绝非斋室之精雅,而是这般形同冷云、心飘事外的闲淡。 一间屋,六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秉持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追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精神境界,崇尚和谐、协调、平衡、秩序。红木家具厚重而不沉闷,华美而不艳俗,名贵而不奢靡,完美地体现了“中庸”之道。
红木家具遵循严格的比例尺度,讲究对称美,造型方直而细部微曲,木料硬朗而纹理细腻,这种对于“中和”的巧妙把握,就是对“中庸”之道的完美演绎。

以圈椅为例,圈椅的造型是方与圆的结合,椅圈、背板、扶手是圆,椅面、枨子、腿足是方。圆是和谐,象征幸福、完满;方是稳健,象征中正、规矩。圆是虚,方是实;圆是动,方是静;圆是柔,方是刚;圆是阴,方是阳。整个圈椅就是虚实相映、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阴阳互补的造物典范。人坐在圈椅之上,气场十足又不张扬,含蓄内敛又不怯懦,展现出虚怀若谷的气度,是“中庸”之道的具体体现。

孔子以仁释礼,对于“礼”的内容,既强调本质,又重视外在美的形式。他提出的“文质彬彬”,“质”指事物本质,可引申为器物的本质内容、材质、功效等;“文”主要指外在的形式美,可引申为器物的造型样式、色彩花纹的装饰等;“彬彬”是配合恰当,和谐之意。中国人造物自古就强调形式与功能的平衡,只有“文”与“质”和谐统一,才能达到艺术上的完美。
红木家具大多从实用角度出发,根据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确定结构和造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恰当的修饰,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例如罗汉床的三面床围子使其可坐可卧,可倚可靠,既能够形成屏挡,又能在其上做镶嵌、雕刻等装饰,是实用与美观的统一;椅类家具的管脚枨做成“步步高升”的样式,既在结构上起到稳定加固的作用,让人坐下来时也可搭脚,还表达了在仕途上步步高升的愿望,实现了形式与寓意的统一。
本文源自头条号:器居红木家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逸脱俗的明式家具:红木圈椅
大红酸枝红木独板圈椅 明式家具中的圈椅,如行走在高山大川的剑客,玉树临风,有着圆柔遵劲的剑道刚锋,又以步履稳健的方式行走在这人世间,方圆并融,隐逸脱俗。 大红酸枝独板红木圈椅 圈椅又称圆椅,唐宋便有滥觞,宋人称为「栲栳样」,栲栳即为柳条编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