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红木家具上的雕刻到底是不是手工雕的?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有木友给我留言问:红木家具上的雕刻怎么看是机雕还是手工雕? 相信有很多新手木友在选购家具时都会有这个困扰,很多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会说自己家的是手工雕刻,木友们如果没有点基础知识也只能是一头雾水,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听。所以我今天就尽量用最简单易
看到这个标题,有些朋友可能会奇怪了:《论语》是儒家经典,主要以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语录为主,怎么会与红木拉上关系了?其实,只要您认真研读《论语》等儒家经典,便会发现,红木家具的品性与《论语》中所体现的精神是殊途同归的。

大家都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当然,孔子是从“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长期修养,一直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他能做到这一点。但大多数人是需要怎么样才能做到“仁”的境界呢?
我们不妨从红木的品性与《论语》中所体现的精神来寻找两者之间的趋同性。
一、务 本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叫本,“本”原来是指树木的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建好了,‘道’也就产生了。红木扎根深山老林,寂无人知,长期汲取大地的营养,吸收大自然的灵气,历经日晒雨淋,数百年方能成材。一日遭人赏识,从此走出大山。人要成材,只有先学红木,质朴为人,扎好根基,久持耐心,甘守寂寞,不惧风吹雨打,最终修成正果。

二、庄 重
红木家具的创新原则是什么?
首先要讲继承,不讲继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后才能谈得上创新。不讲创新,红木家具的生命之源就会枯竭。而创新的原则是要把握好尺度。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还是传统二字。失去了传统,也就失去了自我,或者嬗变成了别的什
孔子给学生们留下来的印象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是一位令人一望而知尊敬的长者,这种气质的养成在当时恐怕除了他无人能做到。《论语·学而》中引用孔子的话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意思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亦不牢固。红木品质坚而重,所制而成的家具大多古朴典雅,庄重大方。长期与红木家具相伴,出入相望,自然而然也就容易形成举止稳重端庄的习惯。

三、刚毅木讷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 刚是指坚强,毅指果决,木指质朴,讷指慎言,做到这四点,也差不多快达到“仁”的境界了。关于讷,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还有一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君子要说话谨慎、行动敏捷的意思。红木材质坚硬稳固,质朴无华,貌似默然沉寂,实能灵性养人。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受其气息浸染熏陶,有利于刚毅木讷品性的养成。
《论语·公冶长》中有一段话。孔子说:我没见过真正做到刚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怎能做到刚?”确实有道理。试想,斜倚在软绵绵的欧式沙发上和端坐在红木书桌前读书,效果能没有区别吗?现代人生活富裕了,但想做到刚,只有使用坚硬的红木家具。不然,靡靡之音会消磨了子女求知成才的雄心壮志。

红木的品性,与中华民族性格是相生相融的。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后世修心养性之所以事半功倍,大多善于借助器具。古人坐红木家具,读四书五经,夜深人静时刻,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别是一般享受。正因如此,在当前国学热方兴未艾之际,红木家具才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
本文源自头条号:鉴赏红木家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种红木家具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缅甸花梨棂格柜 此缅甸花梨棂格柜有大中小三个尺寸款型,大小不同,但器型风格一致。 大款:长69×宽40×高147cm 中款:长69×宽30×高106cm 小款:长68×宽30×高74cm 大款柜有四层柜格空间,中部以一对抽屉两两隔开,顶层背部横竖直材以格肩榫拼接而成的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