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木正文

「木·知识」木雕流派之江苏南通红木雕刻

红木馆 红木 2021-08-18 210 0

缘于红木,爱在家乡——一个南阳农家子弟的红木情结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我叫翟大山,来自南阳社旗县,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我们这里的地质受豫西南旋卷构造控制,处在南阳盆地东北边缘的断裂带上,遍布黄礓石,土地相当贫瘠,小麦只有小腿高。在我还是娃娃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常叹息着说,就这些礓石地要是变成黄土地庄稼就

大叶紫檀办公桌(通作)

“全国红木雕刻看江苏,江苏红木雕刻看南通”,这是在红木雕刻业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行话”。南通红木雕刻技艺上去牙雕之空灵,学玉雕之精琢,融竹雕之惟妙,仿石雕之铿锵,集众雕之所长,具有结构精巧、木纹清晰、做工精致的特点。

关于南通红木雕刻的发展状况和艺术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原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书记兼所长、南通扎染厂厂长郁瑞麟的回忆文章对南通红木雕刻做一个深刻的了解。

缅甸花梨木办公桌(通作)

南通红木雕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自从流行红木家具起,在这海西江左的平原上,就有了红木雕刻这一行当,而且雕刻门类齐全。大到床榻、橱柜、屏风、书桌、案几、妆台,中有衣架、钱箱、凳椅、宫灯、花几、屏台,小至算盘、棋牌、筷子、墨盒、鸟笼、雀台等,应有尽有。但这大都是一些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的手工作坊的作品,代表着一种民间流传的风俗文化,雅俗共赏。历史上,南通红木雕刻也曾因战乱几度兴衰。因为它有民族文化的痕迹,所以顽强生存,一直没有断根。现在算来,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紫光檀条案(通作)

前些时候,看到《江海晚报》发表的《通派红木雕刻》一文,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从事过工艺美术工作多年,为红木雕刻的原材料奔波过,为红木雕刻的产供销协调过,为红木雕刻推荐过人才,为县区的红木雕刻师傅们讲过课,为红木雕刻艺人评定职称做过审定工作,为红木小件在全国、全省评比当过评委和参谋,所以对红木雕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读过报纸上的文章,品味了字里行间的风云,看到了南通红木雕刻艺人近年来在艺术上的成就。一个个国际、国家大奖,一件件作品被博物馆、高等艺术学府收藏。个中佼佼者以自己的聪明才艺创作的红木艺术品,得到了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认,无愧为工艺美术大师。他们把“通派红木雕刻”定格,把南通红木雕刻的艺术创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峰,使南通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红木雕刻生产基地。我为他们鼓掌。

为此,我想就自己所知的南通红木雕刻在改革开放前后的设计、创作、材料、销售、发展等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来看看时代变迁下,南通红木雕刻艺术的发展。

小叶紫檀紫光檀悠然自得摆件(通作)

1977年,我在南通地区轻工局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管理的艺术指导工作。当时,地区六个县有20多个社办和队办的雕刻木器厂(有的是从家具厂转产组建的),但工人在百人以上的只有两三个,一般只有20至50人,基本没有设计人员,也缺少红木原材料,只能做一些白木家具和盆桶业务。当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时期,没有生产计划指标,是难以发展生产的,要搞红木雕刻就更难了。即使有一些雕刻师傅的工厂,也只能为山东等地的钟厂代加工钟面上的白木贴花来维持生计,但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初级雕刻艺术水平的工人。

就在这个时候,江苏省轻工厅号召发展旅游产品。我们把这一信息传递给工厂,一下子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做什么?雕刻师傅们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找来了一些农产品,如花生、茄子、南瓜、石榴、佛手等,依样画葫芦,大的缩小,小的放大。几个师傅一商量,厂里领导一点头,工人们废寝忘食,制作了一批写实的果盒红木小件。虽然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但是雕刻细腻传神,能引人注目。

厂里的领导和制作的师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些小件送到省里旅游展销会上。想不到一炮打响,省里在南通县向东雕刻厂定点生产红木小件,并相继在海门县树勋雕刻厂、麒麟雕刻厂、南通县平东二厂、三厂定点,算是打开了旅游红木小件的大门。有了生产计划,有了原材料计划,如鱼得水,各厂又试着向红木中件开发,一些传统的花几、屏台重新问世。

不久又有了外贸的出口任务,让红木雕刻产品走向世界。产品先由上海口岸外销,后来江苏自辟了口岸,就经本省出口。旅游纪念品、外销产品,同时并举。生产任务年年加码,岁岁翻新。1983年,单南通县向东雕刻厂就为广交会提供了158个样品,一些果盒、凳几之类。当然,也谈不上什么艺术性,雕刻也无非是凹凸起线、深浅浮雕,以实为主。

室无中式不雅,宅有红木不穷

陈丹青曾在《局部》中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常和他的老师木心先生(学贯中西,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徘徊。 有一次,木心忽然很骄傲的对他说: 中国的器物,之成熟之高雅,一上来就独步世界。 中式之美,独步世界。 中式里的杰出

小叶紫檀拼紫光檀千秋万代摆件(通作)

为了使产品向使用与欣赏结合,各厂都在网罗设计人才,但一将难求。我当时建议局领导,到工厂实地办学习班,领导同意了我的意见。在一个春夏交接的时候,集中了各厂雕刻尖子在向东雕刻厂办学习班,讲雕刻艺术的历史沿革和各种风格流派,以及明清红木雕刻家具的特点,红木雕刻设计与人体功因的关系。用了十天的时间,讲课、讨论、交流、实践、评比,使一线的雕刻师傅对雕刻的点、线、面关系的认知,对天圆地方论点的理解,对各个时期雕刻风格转换背景的明确,对艺术设计和人体功因关系处理的应用,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同时,还聘请专业人士到工厂,给工人们讲解雕刻的传统知识和设计理念,以提高工人们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认识。工人们无一请假,有的工人晚上骑自行车走二十多里路来听课,掀起了一个雕刻工人学知识的热潮。

但也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一个退货风潮。各厂的红木产品,因原材料含水率超过12%(红木进厂后烘干时间过短,达不到自然干燥的要求;南通又是海洋性气候,即使木材烘干了,空气中的水分子还会被木材吸收),产品做出来,在本地是好的;而运到大陆性气候的地区,物件就收缩开裂。客户认为是质量问题,要退货索赔,工厂受到很大影响。各厂虽然采取了土法烘干和蜡封的方法,但产品质量还是不稳定,出现了外贸部门不信任的危机。由于产品交货后,长期收不到货款,一些厂方资金周转不灵,生产水平下降,工人积极性不高,出现外流,有些小厂甚至关闭。红木雕刻生产,出现了一个低潮期。

小叶紫檀十犬图(通作)

1984年南通地市合并,我到市轻工局从事工艺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市(市区只有一个雕刻乐器厂)、县各红木雕刻厂已经意识到,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甚至成为生产推进的绊脚石。为了适应发展形势,集体经济体制的一些雕刻厂纷纷改制。

私营的红木雕刻单位不断兴起,这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出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一些技艺精湛的雕刻艺人,选择了下海。他们顶着社会舆论的压力,艰难创业,灵活经营,努力创作;他们放开手脚,闯荡世界,寻师访友,开辟新路;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推出了各自的精心之作,在国际、国内获得了各项大奖,不少作品被国内外文物单位收藏。

朱宇雕刻的《中华宝舟》获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旅美画家顾乐夫称其“惟妙惟肖,虽墨翟之妙思,公输之巧构,不能专美于前。”顾永琦雕刻的紫檀屏风《牧溪上人<鹤图> 》为上海博物馆收藏,崇川赋人李钊子作赋歌之:“牧溪上人之绘但为人间之绝品,而木雕更发其所长……更有一番森然之浩大,万千之气象。”吉华的雕刻作品《滕王阁》,获国际旅游联合会颁发的“金帆奖”(最高成就奖),中央电视台认定为当代中国高水平的红木雕刻艺术品,摄制成30分钟的艺术专题片在央视“中国风”栏目播放。刘志贤创作的《九龙笔挂》在全国木雕产品评比中,获得“优秀作品奖”,创下了“写实而不呆板,夸张而不失真”的刘氏风格。王启华领衔设计的金丝楠木富春山居图》,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贵在他把写意的笔墨神韵移植至雕刻艺术上。

以上只是举的一些例子,还有更多的雕刻艺术工作者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为谱写红木雕刻艺术发展的诗篇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提高了南通红木雕刻艺术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推动了南通这一方土地上的红木雕刻艺人走向一个崛起的新时代。

小叶紫檀三足鼎(通作)

如今,南通的红木雕刻生产量,据说达到了江苏全省的三分之二;南通的红木雕刻生产单位鳞次栉比,销售市场繁荣昌盛,可以说是南通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红木雕刻盛况。

南通红木雕刻发展到今天,那些大师、能工巧匠、广大的雕刻工作者,功不可没。他们在技术上去牙雕之空灵,学玉雕之精琢,融竹雕之惟妙,仿石雕之铿锵,集众雕之所长,在红木雕刻作品上绽放异彩;在结构上追明清之古踪,变不离宗,以“天圆地方”,适时代新风;在艺术上继民族传统,拓宽视野,厚积薄发,攀雕刻艺术新高峰,创造了“通派红木雕刻”特质。

其具体做法是:红木大件,求宗、求变、求端庄,承古浑雄,纵横持重;红木中件,求形、求律、求雅逸,空灵洗练,巧拙共荣;红木小件,求真、求意、求玲珑,韵和储秀,细琢天工。

小叶紫檀百花齐放(通作)

我期望南通广大的红木雕刻工作者,包括工艺美术大师们,用睿智的眼光,看望未来:“楼外有楼,天外有天,还有高山在前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未来。要承前,更要启后,请把你们的好技术、好作风、好修养传给下一代,使南通的红木雕刻艺术发扬光大!

本文源自头条号:木功文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狭义上红木家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购入了红木家具,红木家具五花八门,但真正传统比较有收藏价值的,一般就只有三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狭义上红木家具 关于红木家具、明式家具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很多了,也列举过许多经典的案例为大家分析,包括家具的造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