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木正文

神技!这片用红木雕刻的枯叶,最薄处只有0.1毫米

红木馆 红木 2021-09-06 170 0

滇聖红木工艺|如何看红木家具雕刻工艺的优劣呢?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追求个性化的时代 有品味有追求的年轻都市群体 家居装修往往不会选择单一风格 用上两种或三种风格元素 不仅能呈现高雅别致的效果 更能融合居者气质,彰显居者品味 红木原料+古典雕刻或现代轻奢 一个典雅贵气,一个时尚精致 两者结合,不仅是设计风格的融合

不久前的一天,坐在张旭的工作室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他近期设计制作的一件作品:一片用海南黄花梨雕刻的枯叶。这片仅有巴掌般大的枯叶,采用了双面雕工艺,刀法阴阳相间,厚不过0.1毫米、重量仅2.45克,其质感和外形绝似真的树叶——无疑,对于传统红木雕刻技艺来说,张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南通的红木雕刻久负盛名,几乎与红木家具同时出现——雕刻件应是家具的副产品。因为红木的珍稀和昂贵,当年,工匠们一般不会有意将大料剖开专门制作玩件,而是用制作家具时锯下的零料进行加工。南通工匠的用心为人们所公认,北方木匠曾经赞叹,“家具做好了,扫扫地就剩一把锯末。”他们也因此被冠以一个美名:木秀才。

在长期的实践中,南通的红木雕刻逐步形成了结构精巧、木纹清晰、做工精美的特点,在全国同行业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2004年,张旭从家乡锦州来到南通从事纺织品销售,后来又转入家装行业。在此过程中,他逐渐对南通的红木雕刻产生了浓厚兴趣,以至于后来干脆将主业交给爱人打理,而自己则专注于红木雕刻的研究与创作。也许是因为自身的努力和勤奋,也许是因为有着超人的艺术天赋,从2013年入行到2018年作品登上深圳文博会的展台,张旭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

张旭在研究新作品的创作。

然而,天生不愿满足现状的张旭已不再醉心于对前人的重复。他说:“作为一门传统手艺,做得再好也不过是遵循几百年前先辈的标准。以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对材料性状认知的加深,我们应该有一个更高的标准,应该创造出迥异于前人的作品。”

东成红木|红木世界的“材”与众不同

摘要: 自成一派,东成格调 中国红木“红”自有声 红木,吸取日月之精华,收山水之灵气,以重、硬、少名贵木材特性而闻名世界。浑厚古朴的纹路、温润典雅的色泽,古朴、沉静而悠远的格调,使之成为了历代名品家具、器皿、文房至宝的上乘之选。 红木家具,多选

这片秋叶的分量不足五克。

因为之前的朝于斯、夕于斯,张旭很快发现,不同的木材充盈着特殊且秀美的形式意味,其每一处肌理细节中都蕴含着生命的气息,凝聚着天地的精华。红木虽然极其坚硬,但是,如果能够以巧妙的方式,针对材质本身的自然纹理、性状加以改造,那么就能创造出柔美而更具美学韵味的作品。

张旭最初的尝试是将紫檀削刮成竹篾般薄的木片,然后,采用编织工艺将它制成扁壶天球瓶等中国传统经典瓷器的造型。张旭介绍,这一过程绝不能采用化学等手段改变木材的分子结构,而必须道法自然,通过工艺的提升达到“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神奇效果。由此,将南通地区木雕技艺推到全国乃至世界高度的超薄雕刻技艺初现端倪。传统木雕有圆雕、透雕、浮雕和线雕等多种工艺手法,将这些手法自如地运用到超薄雕刻技艺中是张旭对木雕艺术的又一大贡献。

红木雕刻的银杏叶。

张旭后来作品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树叶,最大的不过5克,最小的还不足1克,多采用圆雕和透雕的手法。圆雕讲究的是整体表现,它要求雕刻者必须从全方位考虑作品的造型;透雕工艺则要求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的交织变化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纵观张旭的作品,雕工精致、刻画细腻,枯叶的脉络分明、肌理清晰,尤其是残留的叶肉部分更是刻画得薄如丝绸、几可透光。能以木料的材质表现出这样的效果,足见创作者艺术素养之高和创新能力之强,他显然已经悟出了木作手艺中所蕴藏的“道”——化刚为柔,刚柔并济。

来源:南通发布

本文源自头条号:濠滨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木家具:玉不琢,不成器,家具材质和制作工艺同样重要

红木家具材质名贵,制作精致,不仅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来买红木家具的多是家底殷实的“老板级”人物,他们有的是喜欢传统文化的古风古韵,有的是看中红木材质的耐用环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