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大器小做是什么意思?有作用吗?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只要是对中国古典家具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对红木家具太过陌生,红木家具是采用稀有名贵木材制作的古典明清家具,但大部分人只了解个大概,比如一些圈椅、官帽椅、皇宫椅之类的。其实红木家具包含的范围特别广,不只是家具,还有一些红木器物也是目前红木玩家收
文/詹沛君
雕刻之际,斧凿之间,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从来与手工匠人紧密相依,它们凝聚着工匠的巧心设计与精湛技艺,体现着红木家具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所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很多红木企业在家具制作中开始使用机器,不同的机雕作品也频频出现在各大红木家具展厅。原本在传统家具行业中半遮半掩的机器,因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便利而渐渐走上舞台,并慢慢被大众所认可接受。

但红木家具行业引入机械化生产,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视其为工业文明的天使而热烈欢迎,认为红木行业应该重用机器;也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而心存疑虑,认为机器会毁坏手工制作的传统家具之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让人不禁要问:人工与机器的优劣在哪里?机器与手工应该如何权衡?机械化后如何保有传统家具的艺术文化品位?机械化生产制作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访了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香港祥利集团运营总监谷建芳先生,对机械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中国当前红木行业健康生产形态的建立有所帮助。
观念需要改变:机器不比手工差,很多方面胜过人工
"现在的红木家具行业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偏向艺术性、收藏性的家具,另一种是偏向工艺性、实用性的家具。对于收藏性家具来说,更多地需要好的设计、好的手工,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唯一性的特点上;而工艺家具,看中的多是80、90后的消费者,则更多地追求精致的工艺效果。在这一点上,机器对数据的掌控更严谨,精确度更高,不会比最好的工匠差。现在很多人在没有了解之前就先入为主地认为机器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没有手工的好,这就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这个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实际上机器并不比手工差,甚至在家具的协调性、标准性、牢固性等很多方面胜过人工。"祥利集团运营总监谷建芳如是说。

随着红木家具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作坊已日渐无法满足市场对红木家具的需求,而逐渐被规范化、产业化的大型家具制造厂所取代。为了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红木企业开始在家具制作中引入更多机器,越来越专业的机械设备代替了传统手工——电脑雕花设备雕刻图案整齐、快速,数控机开榫操作简单安全、精准度高、效率显著,早几年就已经在红木家具行业中被广泛使用;采用全自动设备和数控技术的数控开榫机也逐步被引进企业生产中。
机械化的引入在成本的投入和产品的质量之间取得了最大限度的平衡,大大增加了红木企业的效益,有效益才有市场,有效益才有利润,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未来的红木行业必然要越来越多地走上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道路,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谁也阻挡不住,也回避不了的。"

机械化的本质是工具的革命,而人的创新是根本原动力
机械化的进程逐步改变着红木家具行业的生产方式,让一直以手工为主的红木家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机器代人"有效改善了红木家具行业长期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安全保障低的情况,红木家具产业如果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对机器地运用是趋势。另一方面,尽管在某些具体的生产工艺环节中,机器能做到更精准更快速,但一件家具的制作完成仍需要工匠的参与。
细说红木(一)什么是红木?划重点,五分钟带你入门(建议收藏)
什么是红木?在2000年《红木》国家标准颁布之前,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与范围。珠江三角洲地区、江浙沪地区以及北京为主的华北地区对红木的理解是相互交叉而又差异较大的。家具界及文物收藏界、木材学家的认识更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导致市场上鱼
机械化让红木家具行业解放了更多的人手,同时也提出了专业化、分工化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仍然相当紧缺。尤其在机械无法解决的工序上,手作人显得尤为珍贵。
据谷建芳讲解:"当木料切割、线条打磨等步骤都完成后,机器就没法继续进行了,还是得人工来,比如说榫卯的安装。"红木家具的安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拼合过程,而是家具完成制作的最关键一步。榫头和卯眼的大小需十分精准地契合,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反复拆装,这是一个感知过程,机器做不到,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很细心地去做才行。

谷建芳认为,"其实现在大家努力地去更新机器,一是尽量将榫卯结构做到更精确,二是保障工匠的安全,这是两个最关键的出发点。不是说机械化之后,工匠就没有用了,工匠的位置是机器永远代替不了的,好比我们有了汽车后,就不走路了吗?都是一个道理。在一些复杂的雕刻中,机器难以做到生动,要传达出传统家具的神韵,还是需要工匠的配合。很多人现在对机械化有一个很大的误解,以为这边把材料放进机器,那边就出来家具了,这是很大的误解。红木机械化并不是3D打印,而只是用现代化的机器代替了原来木工手里传统的工具而已,所谓的机械化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只是木工工具的革命。机械化并不是全自动化、流水线式的生产作业,而需要人工的全程参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的智慧和情感的投入。如果最初设计出来的家具图纸,其原型从款型到线条都符合传统家具的核心审美原则,那么,机械化做出来的家具产品一定能够忠实于原来的设计,完整地保存传统家具应有的艺术韵味和文化品位,因此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机器更精准地掌控数据,且有更多选择性和安全性
据谷建芳讲述,他们自引入新的数控机器后,通过机器切割、打磨木头,误差不会超过0.2毫米,而一个人工师傅依据熟练程度,误差仍可能达到1毫米。"我们以前打磨木头,是使用'打平刀'(一种红木家具制作的传统工具)切割,再用砂纸打磨。现在有了这台机器,设计部的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将需要的厚度、弯度等数据输入机器,再通过机器对木头进行切割、打磨,十分便捷,出来的效果也非常好。再比如使用数控机打孔,不止速度上远快过人工,其精密度也要比一个熟练的工匠高50%。在成本上,纯粹手工做出的家具要比引入机械化生产的红木家具产品高出很多,最终体现在市场价格上至少高出30%以上。通过引入机械化,才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为消费者制作出用得起且高质量的家具。"谷建芳说。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榫卯被称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灵魂,千年来一直都是由工匠一寸一厘地设计,一凿一斧地切割,而现在也开始渐渐交由机器打造。说到机器开榫,谷建芳表示:"现在的机器不但可以精准操作,而且有了更多的样式选择,比如工艺难度较高的鲁班榫,现在基本上是没人做的,但是机器就能做。引入机械化后,仍然保全了作为红木家具灵魂的工艺核心,包括传统榫卯的结构、大小及耐用性等等,并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继承。而且,从技术层面来说,榫卯结构要求的就是标准化,越符合工艺的标准化,家具越耐用,而标准化恰好是机器的优势所在。"
相对于人工制作而言,机器还有另一个很大的优点,即操作的安全性。红木行业虽然仍是个正在发展的行业,但在人才方面却有些断层,难有年轻人愿意进来。其中,安全性不高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谷建芳说:"业内这些做了几十年的木工师傅,每天拿刀拿斧,很容易受伤,谁的手张开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痕。但是机器解决了这个隐患,至少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机器能百分百地保障工人的安全。"
总之,在机械化浪潮前,每一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如何解决机器在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如何利用机器协助工匠更好地制作家具,才是当代红木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成不变不是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而机械化之于红木家具行业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关键还在于人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如何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历史的潮流,天堂地狱其实只在一念间。
总编丨邓雪松
主编丨林育程
执行主编丨程香
资料来源丨《中国古典家具》2017年2月刊
本文源自头条号:中国古典家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木的鉴别
您如果想购买真正的红木家具,一定要事先了解一些红木家具的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轻易的被一些不良商家所蒙蔽。那么究竟如何鉴别红木家具呢? 一看木质结构是否具有红木的特点: 木质是否带红色、黄红色、芝红色等多种自然色泽;上漆后木纹是否仍然清